唐代心塞女俑长什么样
2024-09-01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06
5月18日,”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在太原博物馆开展,一尊唐代的素烧女坐俑表情丰富,动作特别,吸引观众参观。女俑呈坐姿,左手捂住胸口,表情和动作都是满满的“心塞”。当天的”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是对古都太原的全方位系统性文化梳理,涵盖了这座古都的各个时代,展出这片土地上出土的各类文物1000余件。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此一时期,“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与柳宗元掀起的古文运动一洗前朝文学的空洞无味,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歌创作群体将诗歌艺术推向顶峰,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等书坛领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书体,使楷书成为后世宗仰的模范,吴道子当风衣带,张萱、周昉罗绮仕女,类雪似银的邢窑白瓷,“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青瓷,以及“唐三彩”的出现,均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陶俑正是借鉴各种艺术成就的结果。
唐朝陶俑的大量出现同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异域的各种风物、衣饰、形象皆为唐人吸纳,成为时尚,亦成为陶俑的表现题材,而厚葬风气的日益兴盛终于成就了唐俑的繁荣。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大量涌入内地,促进了这一时期音乐、舞蹈的发展。唐乐舞不仅广泛吸收汉魏六朝以来传统乐舞之精华,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边疆少数民族与异域乐舞之神韵,别创新声。其独迈千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音乐、舞蹈的里程碑。
唐代妇女爱美,特别注重发式新奇与面部修饰。这一时期妇女的发式主要有半翻髻、双环望仙髻、囚髻、抛家髻、惊鹄髻、螺髻、百合髻、圆鬟髻等。发式之上插饰各种珠翠花钗、步摇、梳子之类。为追求新奇之美,唐代妇女常创造出新的发式,有的高出面部两倍以上,杨贵妃为标新立异,竟以假髻为饰。
画眉是唐朝妇女美容的重要内容之一。唐玄宗曾命画工绘十眉图,士庶争求新样式,难怪新娘出嫁,要“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朝妇女还讲究面饰,所谓面饰,就是面部化妆。代表性的方法有额黄、花钿等,额黄也称月黄或鸦黄,因其在前额发际涂黄粉或是在眉心画月心而得名。花钿也称花子,它是用金银珠宝等各种材料制成薄片,再剪刻成各种图案及样式,贴在额头、眉心、两颊等处。而在服装方面,则突出表现为衣胡服、著男装、多坦露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