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明代重农抑商,宋朝保护商业
士、农、工、商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业从事者地位最低,这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朱元璋出身草莽,父母皆因元朝贪官横行,官商勾结而去世,老朱因此恨透了大商人,认为商人皆是乱世之本,宵小之徒。而宋代,尤其是南宋,由于北方平原大部分被金国占领,领土南方多山地不适合农业发展,为了筹集军费开支,南宋朝廷一直致力于海外贸易,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并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所谓“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南宋凭此一年岁入比起明代的地税要多得多,财政自然宽松。
第二,明朝皇室成员过多加剧了财政负担,话说永乐帝欺负侄儿夺得皇位后,突然害怕有一天他的兄弟们也一时兴起想“清君侧”,夺个皇位玩玩,为此他找了事由先后削去了代王朱桂等的爵位,但是王爷毕竟是王爷,凤子龙孙的,哪怕从此亲王们逐渐失去他们在朱元璋时代的权势,由屏藩王室的实力型贵族转化成为了寄生型贵族。明史记载,有明一代总共封了300多位王爷,300多个大窟窿使得明朝财政捉襟见肘,近一半得给这些王爷安家。
我个人觉得不是洪武的错,错在永乐。两套行政系统是永乐创造的,正常的文官系统一套,再加上宦官系统一套。这就代表,用于行政系统的开支需要2倍以上。同时,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开销,也需要2倍以上,再加上双倍的管理压力,让工商业,农业都没有办法创造活力。国家管的松一些,活力就要旺盛一些,国家管的严一些,活力就差一些。这点宋就做的很好。
第二,就是迁都。
老朱的建国设计就是用江南的富庶养京城的开销,让北方的收入去供养九边的将士。这样分配,也能使长期战乱的北方,有一定余额的资金去恢复生产。然而,永乐为了自己的政治考量,将国都迁到北京。造成战乱急需资金恢复生产的北方,不光要承担九边将士们的开销,还需要供养京城的开销,所以北方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恢复机会。后来爆发起义就是在北方。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