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
明朝政府的海禁令,不仅造成了倭寇之祸,也使明朝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试想如果倭寇事件能够演变为一场民间争取自由贸易的成功活动,那么也许中国的命运,甚至亚洲的命运都会发生改变,然而,这一场“出轨”行为还是被中国封建社会巨大的惯性拉回到了“正轨”上,明朝顺着“正轨”走向灭亡,中国也沿着“正轨”慢慢走向深渊
2.宗藩制度:
朱元璋就规定凡是他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全部都不用工作,由国家财政养活。
朝廷必须为人口不断膨胀的宗室人员的生活起居买单,极大消耗了国家财政,以至于晚明时,朝廷无力支付这些钱款,这些整日无所适事的宗室们一部分甚至沦落为乞丐。
明末驻守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李自成攻陷洛阳后,看着这个哭喊饶命的肥王爷,让手下人把他绑起来,剥光洗净,又从后花园弄来几头梅花鹿宰杀,与福王同在一条巨锅里共煮,名为“福禄宴”,供将士们共享。
如果不是宗藩制度,养出这么多的废物,福王又何至于此呢?
3.户籍制度:
朱元璋在编辑户籍中,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明朝百姓一出生就决定了一辈子的命运,不管个人是否愿意,而且不容许更改,僵化的社会制度缺乏流动性,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
施复夫妇的例子大家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这类早期的机户,由于僵化的户籍制度,没有大量的可流动人口支撑,始终成不了规模。
4.八股文科举制度:
八股文的限制太严,而且题目限于经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程朱义理之学在科举制度的引导下逐渐僵化。考生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严重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吧!这就是明朝的读书人!
顾炎武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如果晚明能出一批像曾国藩,左宗棠这些经世济用的人才,也不至于崇祯皇帝临死还喊“诸臣误我!”了
朱元璋建立理想化的制度,依靠他马上天子的旺盛精力和强暴的政治手段使得制度得以实现。这些粗陋的制度忽视了复杂的现实状况,与现实脱离,最终背离了其制定者最初的理想。
朱元璋的子孙和臣子们紧守祖宗之法,对巨大的问题只做些细节上的修补,但修补将制度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更将进一步地恶化危机,导致整个明朝死气沉沉,问题和矛盾更加恶化!
这个怎么说呢?祖宗之法这个东西其实到后面呢很多在制度中都被当做了借口来使用,或者是推卸责任,曲解了朱元璋的本意。但是另一方面,其实祖宗之法也还是有着约束作用的。所以正反两面,这个就不好去评价了。
跳过明朝后代的一步一步的沦落,实际上单纯的就朱元璋的政策来说,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其实已经做的很好了,他们可以说创立了许多东西,也继承了前面的许多东西,也废除了许多东西,总得来说其实也就是经验加实际情况。
但是就一个朝代来说,制度的完善或者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政策出来,最终都会呈现出亮膜按下去,尤其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以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近代一直发展的资本主义,到了今天,我们再去看这些东西,确实是有着不少的漏洞。
但是其约束力还是很有效的,就明朝而言,新建一个制度真的十分困难,而完善却很简单,但是却也容易积重难返。
可以说明朝的党争情况十分严重,但是就祖宗之法来说,朱元璋会让他们党争吗?可以想象,朱元璋肯定是希望大明朝永久的传承,所以朱元璋肯定是在避免着这些东西。
还有就是当局者迷和眼界的问题了。毕竟身在此山中,确实会有些云深不知处的意思。还有就是即使眼光超前,到底又能往后多看多少年呢?后世都皇帝,更是应该审时度势,即使的改进政策,往往这个时候,祖宗之法即是约束也是借口,很难去权衡了。
所以后世的事情往往就是后世的事情。前一代多做了多少,那是在为后代积累,但是如果自己的事情没有最好,推给前人,绝对是不负责任的。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