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功高震主”,古代的良臣名将中,有哪些是功高不震主的人?
2024-11-28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82
真正“功高不震主”的,只有两个人。
历史上那些,什么武庙十哲云云,其实哪个都多少遭点忌惮。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都一样。
真正让皇帝豪不怀疑,全完信任的,只有三个人。
一,韩德让。
一般都说韩德让是萧太后的情夫,这也是事实。不过韩德让对契丹也的确是柱石之臣。
他也是整个历史惟一一个,真正获得了“丹书铁卷”,并且有“上打昏君”权力的人。
韩德让的事迹就不用说了。简单说,当萧太后萧绰去世以后,当时的皇帝,辽圣宗为了抚慰韩德让,说“虽天子必有长也”,按自己的字辈给韩德让赐名“耶律隆运”,使韩德让获得了“皇兄”的身份,位在亲王之上。
而且,赐韩德让铁卷、几杖。铁卷能绝对免死,几杖可以打皇帝。不过那时候韩德让已经老得不行,没多久就死了,最后陪葬在皇家乾陵。
二,爱新觉罗·胤祥。
这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名人了。
我在介绍“黄马褂”的时候提过,清代的黄马褂,不像其他人胡说八道的那样什么四团龙八团龙。
清代,黄马褂叫“额伦代”,分多少个档次,最高的是“固伦额伦代”,拥有无上特权。简单说,没有超级大的功劳、没有得到皇帝乃至整个宗人府的极度信任,边都摸不着。除非这人谋大逆,起兵造反,把皇家祖坟挖了,或者要杀皇帝,否则不管他犯什么罪都免死。
整个清代,只有两个人获得过固伦额伦代。其中一个,就是十三爷胤祥。
胤祥的功绩,看电视剧也都知道他的功绩有多大。他就是获得了雍正皇帝无比信任的人,功高,但不震主。胤禛不怕十三爷功劳大,只怕对十三爷的封赐不够,就差没把皇位让给老十三了。
这也是历史上惟二的,“功高不震主”的另一个例子。
除了这俩人之外,再没有了。
勉强再塞一个,只能塞进清乾隆时的富察·傅恒。不过傅恒功劳虽大,还不至于“震主”。当然,他也是获得了皇帝无比信任的,是获得过固伦额伦代的另一位。
把“功高不震主”严格定义为“皇帝对这人从来没有一丁点疑心,无限放手”,永远只怕奖赏不够,没有怕他们势力大的,也就只有以上三个人了。其余的名臣勇将,再无一人有他们这样能让皇帝“绝对”放心的了。
这个提法有问题,如果某人“功高不震主”,说明他的功劳还不够高,震不了主。这种人历史上太多了,像萧何、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邓禹、冯异、李靖、李勣这些人都属于功高不震主,当然历史上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以李世民与李靖为例,李世民其实是大唐第一个功高震主的人,因为在大唐的统一战争中,北方主要就是由他打下来的,甚至平定刘黑闼还到了非他不可的程度,派出去的各路人马都被击败,李渊不想派也得派他。由于功劳太大封无可封,李渊还特设了“天策上将”给他,不然怎么办,加“九锡”?如此自然而然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哪怕这是人自己儿子,李渊也不得不与李建成一起对付他。再看李靖,他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但是面对如此强势的李世民,他又怎么可能“震主”?统一战争中长江以南主要是由李靖辅佐李孝恭平定,功劳虽大但是上司至少要拿走一半。李世民继位后李靖平定东突厥,与侯君集一起平定吐谷浑,这两件事也是大功,但是里面有一半是李世民的功劳,是他提供了充沛的“武德”,同时用政治手段分化瓦解敌人,所以李靖打起灭国战争都是一路顺风。同时还另有薛延陀、西突厥、高昌等国被其他将领拿下,李靖的功劳自然就不是太突出。假如李世民没有那么强的军事能力,统一战争与后来的灭国战争都要依靠李靖,那么李靖才可以算得上功高震主。
在历史上真正最厉害的大臣,是“功高震主主不疑,严刑峻法民不怨”,这种应该才是题主想问的,自古以来只有一人,诸葛亮,他的故事想必不必多说。其他像郭子仪,也有人说他功高震主主不疑,但是如果真的不疑,他又何必家里连围墙都不修呢?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这句话是蒯彻说给大将军韩信的。当年韩信打败龙狙之后,项王恐惧,就派能言善辩的武涉去说服韩信,想让韩信跟着他项王一起干。
当年在项王帐下当执戟郎中的时候,韩信人微言轻,项王对他言不听计不从,就是这样的情况韩信才投奔刘邦的。如今刘邦给他当大将军,施展才华抱负,此时此刻背叛刘邦是韩信做不到的。
武涉劝韩信的事情,谋士蒯彻看在眼里,等到韩信拒绝武涉之后,就来劝韩信三分天下,既不投项王也不投汉王,自立为王!
蒯彻说韩信只有自立为王才有未来,否则就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不为别的,就是韩信的军事才能太高了,高到让他的主人惧怕。以韩信的功劳,奖赏都成了问题。这时候的韩信就算投靠项王,项王都会不信。在刘邦这里,刘邦忌惮他。这种处境跟谁都不合适,只有自立为王,谁也不帮,谁也不敢进攻韩信。
功高震主,也只有韩信有这种能力。从历史上看,所谓的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几乎不可能。
有人说秦之王翦,唐朝什么什么,宋朝什么什么的,那些都不能跟韩信比。韩信的军事才能有个特点,什么人在他手上都能用。刘邦多次把韩信训练好的部队带走,留下一点点老弱,韩信就重新招募新兵,还没有训练好就直接上战场,背水一战就是这样训练不足的队伍,干败了赵国数倍于己的敌人。
韩信打仗的确没有项王勇猛,更多的是圈套,所以跟随韩信打仗的人,基本上不靠拼命。什么人参与不太重要,韩信什么人都能用这一点,就让刘邦忌惮,要是把韩信到在外面,就算组织普通老百姓,造起反来就很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