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世人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豪迈昂扬之气势顿生,世人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能体悟他狂放潇洒的人生态度。 其实,李白更是温柔多情的。 李白这十首温柔诗词,不信你不爱! > **1、《三五七言》** > >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 **2、《清平调·其一》** >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 **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词通过描写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归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此词层次清晰,跌宕有序。移情于景,情景相生。既有鲜明的形象描写,又有细致的心理刻画。句子简约而不晦涩,文字质朴而不平板,可为唐代文人词中上乘之作。 > **4、《春思》** >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 **5、《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一路的宜人景色,使人流连忘返,正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 **6、《玉阶怨》** >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 女子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 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 > **7、《听蜀僧濬弹琴》** >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 >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 >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 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8、《劳劳亭》** >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 而后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 **9、《渌水曲》** > >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 >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 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 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 **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最后修改:2022 年 01 月 06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打赏 赞赏作者 支付宝微信 赞 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