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旧本题宋墨翟撰。考《汉书·艺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宋大夫。《隋书·经籍志》亦曰宋大夫墨翟撰。然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又诸书多称墨子名翟,因树屋书影则曰墨子姓翟,母梦乌而生,因名之曰乌,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以墨为姓,是老子当姓老耶?其说不著所出,未足为据也。宋《馆阁书目》称《墨子》十五卷六十一篇,此本篇数与《汉志》合,卷数与《馆阁书目》合。惟七十一篇之中仅佚节用下第二十二,,节葬上第二十三,节葬中第二十四,明鬼上第二十九,明鬼下第三十,非乐中第三十三,非乐下第三十四,非儒上第三十八,凡八篇,尚存六十三篇,与《馆阁书目》不合。陈振孙《书录解题》又称有一本止存十三篇者,今不可见。或后人以两本相校,互有存亡,增入二篇欤?抑传写者讹以六十三为六十一也。墨家者流,史罕著录,盖以孟子所辟,无人肯居其名。然佛氏之教,其清净取诸老,其慈悲则取诸墨。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杨、墨三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当前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关于《墨子》的佚失情况,一种说法是从汉代开始的,另一种说法是南宋时佚失10篇,其余8篇是南宋以后佚失的。,批评儒家的礼乐和天命观念.揭示出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人之言也,肯定了强力从事的命题。但同时主张明鬼、天志,反映了墨家思想的内在矛盾。汉代以后,墨学几成绝学,直到清代,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墨子》原书根据《汉书》记载应有71篇,而当前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诸篇中。墨家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它说,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它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墨子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嚎,勇敢地主持正义。墨子对统治者过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兼爱》、《亲士》、《修身》等篇中。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人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墨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色彩,但它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非命》、《贵义》、《尚同》、《天志》、《明鬼》、《墨经》诸篇中。墨家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墨子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这就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为此,墨子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他说: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还反对儒家鼓吹的天命论,他不相信天命的存在,他提倡尚力。在名、实关系上,墨家认为名必须服从实,没有实作基础,名就是虚假的。这些思想都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但是,墨子又相信天志,他认为天有意志,天能赏善罚恶,爱人憎人。他还论证了鬼神的客观存在,这就不免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这说明墨家的唯物论思想还有缺陷,还不彻底。
《墨子》的逻辑思想,主要反映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6篇中,这主要是后期墨家的思想。在《墨经》中,后期墨家提出了辩、类、故等一套完备的逻辑概念。在《小取》篇中论述了辩论的作用,即辩论是要分析是非的区别,审查治乱的规律,弄清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道理,判别利害,解决疑似。还阐述了辩论的几种方式,对推理的研究也甚为精细。后期墨学建立了相当严谨完整的逻辑理论,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史上起了开创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直到今天,它仍是人们学习中国逻辑思想史的重要材料,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墨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等篇中。由于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所以它的军事理论主要是积极的防御战术,这虽然不及兵家的军事思想全面深刻,但它却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愿望。
《墨子》一书所蕴含的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墨子》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所赏识,到了秦汉,墨学已没有多大影响,墨子的事迹已知之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作传,也廖廖数语。
《墨经》的逻辑学
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
基本内容 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
辩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即把辩看作是关于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或谓之是,或谓之非的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之争,而且认为辩必有胜者和负者,并要求分清胜负。辩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后期墨家逻辑中的名是用来摹拟、称谓事物的所然与所以然之性质的,《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告以文名,举彼实故也。这样的名就具有概念的性质。名又是言词的构成元素,因而也具有语词的性质。后期墨家首先从概念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如物;类名相当于普遍概念,,如马;私名是限于对某一个体事物之称谓,包括专名或姓名,相近于单独概念。后期墨家还从概念的内涵上把名分为相当于具体概念的形貌之名和相当于抽象概念的非形貌之名,以及相当于时空概念的居运之名和量数之名,等等。
辞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上的断定的。《小取》说:以辞抒意,所以辞又是构成推理的要素,即用作前提、结论或论证的论题。如《小取》把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 这种直接推理叫做 比辞而俱行,把论证叫做立辞。辞有时与言通用,言辞是对事物的陈述,它是由名构成的。后期墨家还提出了尽、或、假、必,即全称、选言、假言、必然等命题形式,尤其对词项在命题中的周延性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它认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而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后期墨家对辞的矛盾关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揭示,如将辩限于一对矛盾命题的一是一非之争,在止式推论中提出用特称否定命题反驳全称肯定命题和用全称否定命题反驳特称肯定命题等。
后期墨家逻辑强调以说出故,即通过说的方式以明确 立辞 的根据和理由。《经下》诸条有说在......字样,接着极简要地标出理由或例证,然后在《经说下》加以解释,这就是 以说出故 形式的运用。后期墨家把知识按来源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说知源于亲知和闻知,是由已知到未知的间接推理之知。《经说下》举例说,已亲知室外之物的颜色是白的,又闻知室内之物的颜色与室外之物的颜色相同,由此就可以推出室内之物的颜色也是白的。,后期墨家还从当时的辩论中,总结出多种推论形式,主要有:具有选言性质的或、具有假言性质的假、相当于直言推理的效、相当于复杂概念推理的侔、相当于对当关系中矛盾命题之间推理的止,以及辟、援、推等一般类推。
故、理、类三物 后期墨家认为立辞必须明故、理、类三物,三物必具,然后足以生。故是指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经说上》将故分为大故和小故两种。大故就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小故则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它们相当于假言命题的前件或直言推理中的小前提。理即法,有规律、 模式、本质之意。类 是指类之同者。故、理、类三物即是立辞必须明确辞,明确论题或结论之所以能成立的理由和条件,,又必须明确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一般规律,还必须知其类同者。这三物既是后期墨家逻辑推理论证的原则,也是其推理论证的基本形式,即由故、理、类三物而推出辞的基本过程和形式。
逻辑规律 后期墨家对逻辑的基本规律也有比较明确的论述。在同一律方面,《经说下》中指出,正名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认为彼之名只能指彼之实,此之名只能指此之实,彼此之名都不能既指彼又指此。这是后期墨家的正名原则,从中揭示了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它还十分重视同一律的应用,提出了通意后对的原则,即在辩论中必须先明确概念,然后才能论辩。
后期墨家也把辩定义为争论一对矛盾命题中的是非。如针对同一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就叫做争彼。后期墨家指出,这样的争彼是不俱当,必或不当的,也就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这相当于矛盾律的内容。后期墨家曾用矛盾律分析了当时流行的一些论点的逻辑谬误。例如,《经说下》在批驳言尽悖之谬误时指出,如果以言为尽悖这个命题为真,则表明存在着并不荒谬的言论;如果这个命题为假,也表明有些言论不是荒谬的。,因此不管怎么说,这个命题都是不正确的。
后期墨家还揭示了排中律的内容,指出谓辩无胜,必不当,即认为矛盾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逻辑谬误 后期墨家对推理论证中的谬误问题作了仔细研究。《小取》指出,事物有相同的性质,但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相同;事物的现象相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一定相同等等。因此,对譬、侔、援、推这些论辩方式运用不慎,或作为公式到处搬用,就会出现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的谬误。后期墨家把侔式推论的谬误,分为①是而不然,即肯定的前提是正确的,肯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②不是而然,即否定的前提是正确的,,否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同时还规定了异类不比的类推原则。对此,《经说下》举例说,如果提出木头与夜间哪个更长,智慧与粮食哪个更多,爵位、亲属、操行和物价哪个更贵这样的问题,显然是荒谬的。
影响 后期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秦汉以后,这份宝贵的遗产长期被忽视。晋朝时,鲁胜虽曾作《墨辩注》,但仅存其叙。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孙诒让、梁启超、章炳麟、章士钊、谭戒甫等人才开始把墨辩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后期墨家逻辑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
《墨子》书十五卷、五十三篇,不仅所涉内容极为广泛,且编写体例及写作风格也不尽一致。有关《墨子》一书的作者和真伪问题,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看法:
三项分类法,
把《墨子》全书分为内,外二篇及杂篇。汪中这种分法从全书中另辑杂篇一组,完全打乱了原书的篇章次序和结构,似不可取。
五组分类法
第一组是《亲士》到《三辩》,共七篇。皆后人假造的......。前三篇全无墨家口气。后四篇乃根据墨家的余论所作的。根据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考证,当为魏晋时认为是儒家作品,新中国国学爱好者认为,乃汉末一介儒家学者,无名氏托名墨子进谏君主如何取舍人才。
第二组:《尚贤》三篇、《尚同》三篇、《兼爱》三篇、《非攻》三篇、《节用》两篇、《节葬》一篇、《天志》三篇、《明鬼》一篇、《非乐》一篇、《非命》三篇、《非儒》一篇,共24篇。大抵墨者演墨子的学说所做的,其中也有许多后人加入的材料。《非乐》、《非儒》两篇更可疑。墨子死后,墨家分成三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因三派所传的学说不同,后人在汇编此书时,便把三派所传之学分上、中、下三篇并列。
第三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不是墨子的书,也不是墨者记墨子学说的书。......这六篇是惠施、公孙龙时代的别墨作的。......
第四组:《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并5篇,乃是墨家后人把墨子一生的言行辑聚来作的,就同儒家的《论语》一般。其中有许多材料比第二组还要更为重要。
第五组,自《备城门》以下到《杂学》共十一篇,所记都是墨家总结战国时期守城备敌的方法。分别有禽滑釐所受守城之法说,秦末所作说、伪作说等。
研究墨家者,可先读第二组和第四组,后读第五组,其余二组,可以不必细读。
此种分法对《墨子》书中篇章的分组比较细致,既顾及到作者,又考虑了各篇的内容以及它们在墨家研究中的地位,同时也保持了原书的篇章排列。分的甚好,因而被广为采纳。
因墨子中有道家之语,如《墨子》中的铦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正统十年,张宇初奉敕,将《墨子》刻入《道藏》。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汪中将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以及诸杂篇,著有《墨子表征》一卷。现存《墨子》53篇,关于《墨子》的真伪一直是学界的大问题。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诸位学士考证《墨子》非墨子自著:,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
《墨子》非墨子自撰一说又有分别。一种说法是,全书皆为墨子门人乃至后人著录纂集而成,甚至夹有伪作,根本没有墨子自撰的成分。方授楚称:墨子未尝自著书也,今所传《墨子》书,乃墨翟弟子及其后学所记述缀辑而成者。郭沫若说:墨子自己并不曾著书.现存的墨子这书是汉人所纂集的,其中有些是墨家弟子的著录,有些还不是墨家的东西。
另一种说法是,全书既有墨子自撰的篇章。也有弟子及后人的作品。毕沅、梁启超等持这种看法。至于今本《墨子》中哪些篇为墨子自撰,哪些篇出自墨子弟子或后学之手,以及那些是伪讹之作等,各家说法不一。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墨子》仅供学习研究。
② 为净化网络环境,如果您发现《墨子》与现有法律有抵触之处,请向我们举报,我们将及时更正,您的热心是对本站最大的支持!
③ 如果您发现作品墨子有错误内容,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④ 支持作者请到各大书店或网站购买阅读。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