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刘震云:与现代传媒结合最好的作家,真正的名利双收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 ,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勋位。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
代表作:《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我叫刘跃进》、《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手机》《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
文学成就:
《塔铺》获1987年–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0年,被《中华读书报》评为”二十世纪中国二十位文学大师”之一
《一句顶一万句》获2009年人民文学奖,获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4月13日,作家刘震云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法文世界产生的影响。
四、余华:大陆先锋派代表人物 一部《活着》足以不朽于中国文坛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是对现实有着深刻观察的作家,读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每个人都听说并且读过的《活着》
代表作: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世事如烟》、《四月三日事件》、《古典爱情》
文学成就:
1998年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奖;
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
2004年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入选“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十部作品”;
五、陈忠实:一部《白鹿原》,奠定文学史不朽地位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人,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
代表作:短篇小说《乡村》、《到老杨树背后》,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长篇小说《白鹿原》
文学成就:
1979年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
1980年《立身篇》获飞天文学奖获奖;
1980年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获奖;
1984《初夏》获年当代文学奖获奖;
1985年《十八岁的哥哥》获长城文学奖;]
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报告文学奖获奖;
1993年长篇小说《白鹿原》获陕西双五文学奖获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获奖1996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这样的赞誉陈忠实担得起,也算客观。但是我希望有更深入的研究,尊重他的作品,而非泛泛谈论他的伟大。(搜狐网评)
六、路遥:人气的超高《平凡的世界》是千万青年人心中的励志经典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代表作:长篇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
文学成就:
1980年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人生》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七、张洁:唯一获得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1937年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进行创作,常引起文坛纷争。他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情感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无字》获得第六届矛盾文学奖
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三连冠记录。
八、王小波 愿为王小波门下走狗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认为在生命中最可珍视的三个元素:智慧(wisdom)、自由(freedom)、乐趣(fun)。因此,经史子集可以看了头疼,肥皂剧可以只看头一遍,小波的小说却可以历久弥新,长读不厌。
九、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爱美食、懂生活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师从沈从文,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汪曾祺一生经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老成精。”
读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说,发现他是作家里面的美食家,美食家里的哲学家,是一个真正懂生活,有滋味的人。
代表作: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异秉》;散文集《人间草木》、《旅食小品》、《逝水》
十、王安忆: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
1954年出生于南京,当代文学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其母亲茹志娟,代表作《百合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其文学作品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置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在人类意义层面展示人的价值内涵,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长恨歌》、《遍地枭雄》、《逃之夭夭》、《启蒙时代》、《黄河故道人》
文学成就:
1985年中篇小说《小鲍庄》,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96年发表的《长恨歌》获选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8年5月20日《启蒙时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18年《向西,向西,向南》荣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中篇小说奖;
2018年10月获得“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按照文学史的界定,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文学,之前到清末是现代文学。当代作家指的是其主要作品创作于当代的作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沈从文、张爱玲、巴金、茅盾、郭沫若、老舍、曹禺、赵树理等人不算当代作家,而是现代作家。
当代文学分三个阶段,一是“十七年”,指1949年到1966年;二是十年内乱阶段,三是1979年以后的“新时期”。
十七年,基本没什么好作品,现代作家集体失语或者水准大跌。唯一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老舍先生创作的《茶馆》。
十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没一部好作品。倒是地下作品,诞生了食指的《相信未来》。
当代文学的主要成果集中在新时期,小说、诗歌全面开花。
诗歌标志性人物有三个,朦胧诗的北岛、顾城以及后来的海子。
优秀小说家更多,从模仿开始,到形成自己的风格。余华、阎连科、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王小波、汪曾祺。
以上十位是我心目中的当代最好的作家。个人最喜欢是顾城的诗,余华、阎连科的小说以及王小波、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杂文)。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