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复国无望,唐朝将诺曷钵从凉州迁至鄯州浩门河(今青海省大通河)南,诺曷钵觉得此地接近吐蕃,且地方十分狭小,非理想之地。咸亨三年(672年),唐朝又将其迁至灵州(治今宁夏吴忠)境内,置安乐州(治今中宁县鸣沙镇)安置吐谷浑部众,任诺曷钵为刺史,安置弘化公主一家入居灵州城。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诺曷钵病逝,其子慕容忠继位,唐朝加封其为青海王。弘化公主继续辅佐慕容忠治理安乐州。
公元698年5月3日,慕容忠去世。本已老弱久病,一息尚存的弘化公主因儿子去世,悲痛至极,也在同日“寝疾于灵州东衙之私第”(据《弘化公主墓志》),享年76岁。至此,弘化公主在灵州城生活了26年。次年3月,其灵柩运抵凉州,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
王族陨绝朔方军
公元755年末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内乱,兵力东调,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打着“助国讨贼”的幌子,大举进兵唐境。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吐蕃攻占灵州属地安乐州。唐朝又将吐谷浑部众徙至黄河以南,另置长乐州(治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唐广德元年(762年),原州、长乐州被吐蕃占领,吐谷浑部众,除小部分留居长乐州外,大部分迁入灵州、盐州,所属军队并入朔方军(治灵州)。后来,为避吐蕃掳掠,其部众大部分东迁今内蒙古河套和山西一带。
直到慕容复去世后,吐谷浑王袭封遂绝。自此,吐谷浑王族在大唐灵州存续126年后陨绝。唐朝后期,吐谷浑分散于大唐各地。五代时,还有史记载吐谷浑人散处蔚州(今河北蔚县)等地。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这部分吐谷浑人便役属契丹。直到元代,史籍上仍偶尔有提及吐谷浑部的话语。元代后,吐谷浑后世多融合于汉族或其他民族,曾称雄西北300多年的吐谷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