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在八九十年代以前有个红白事情,都会请当地最富盛名的大厨来整治席面!十里八村也就是那么三两位会这种手艺,他们才是农家菜的真正传承人!在当地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非常有地位的大师级人物。现在这些人大都已是日暮西山,步入古稀之年了。身体条件不允许,儿女也舍不得父辈奔波劳碌。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图方便省事儿都去饭店办事情了!这个行业的传承也就日渐式微,要不复存在了!真正的农家烩碗汤经过饭店厨师的改良和简化,也慢慢的失去了那种味道。只有极少数偏远地区还保留着这种做法!
我们这里管随份子吃酒席叫吃六碗,这六碗其实就是以六道汤菜而得名!那是我儿时的回忆和最想吃的东西!以前的东家(办事情的人家)会提前两天请师傅过来,按照东家想出的价格来列出菜单和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是东家的兄弟 小舅子,女婿和姑表兄弟去采办材料,买回来的材料师傅再开始料理名曰“起桌”,街坊邻居的小媳妇过来帮忙叫“捞忙”。现在叫主持人那个角色,我们叫“待客的”他会安排好“打水,烧大灶,切墩,下料、分菜,圆盘手(端菜的)刷碗”这些人员分工。结婚 ,满月,上梁(挂红)……这是喜事用红纸写上名字和分工,丧事就用白纸可谓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提前一天把扣肉,肘子,鱼,肉段,炸土豆丝,土豆片……这些需要时间长的菜半成品都准备好,配料也洗干净切好码入长方形木制方盘里面!切好的胡萝卜丝、干豆腐丝、木耳、蒜苗、菠菜……放眼望去真的是姹紫嫣红、诱人食欲!
农家烩碗汤味道与众不同就在于那几锅五花肉,大骨棒,猪内脏熬了大半天的汤!师傅会把各种食材依次分批下锅,调料包是不传之秘自己制作的,打水的,烧大灶的两个人就开始通力合作熬制出几锅乳白色浓郁的汤汁,这些汤会放到锅边的一口大缸里面,用这种汤汁来做第二天的烩碗汤。(搅焖子,蒸焖子也是指望这点汤)!随着木材火烧的通红,大铁锅里面的咕嘟嘟声音慢慢响起,那汤的鲜味就渐渐的传遍几条街巷。第二天是正日子(开始宴请)纸上有名字的一大早就会过来忙活了!肩上搭着东家给的白毛巾操作起来!烩碗汤是用葱姜蒜沫在炒锅中爆香,适量酱油(还没有分生、老抽)倒进去炸锅以后就可以加汤了 ,烧的滚开以后干豆腐、木耳煮一会开始调味加入盐,味精勾入水淀粉,放入切成寸段的蒜苗、炸的金黄色的土豆丝,然后哗啦倒入一旁的大盆里面。分菜的抄起勺子那一刻~~一碗碗香气四溢、色鲜味美的农家“土豆丝烩碗汤”就闪亮登场了!
可不要以为只是这几种汤能成席面,四凉六热六碗汤一共十六道菜才是吃六碗!土豆丝这种只不过是汤品中的一种,粉皮,鸡蛋液,猪内脏,土豆丝、土豆片、土豆丁配各种不一样的配料,经师傅精心烹饪自然彰显出不同的味觉和不一样的色彩!对于东北人来说这一碗汤喝的不只是那浓浓的香气,喝的更多的应该是那种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对生活乐观积极,豪爽大气的记忆!
饺子,年夜饭必备,看着春晚,煮着饺子,听着鞭炮声,才有过年的味道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