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之二:棺木为何像艘船
小河墓地棺木
小河墓地是一种累层叠加的墓葬形式,上下一共五层。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两根胡杨树干被加工成一对比人体稍长一些的“括号”形,这是棺木的侧板,“括号”两头对接在一起,将挡板楔入“括号”状棺板两端的凹槽中固定,没有棺底,棺盖是十多块宽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挡板。活牛被当场宰杀,立即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的牛皮包裹。牛皮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收缩,沙漠中干旱的气候会蒸发牛皮中所有的水份,最后牛皮紧紧地、严密地将棺木包裹。为何这样建造像艘船一样的棺木,考古学家不得其解。
谜团之三:缘何极度生殖崇拜
矗立在小河墓地的男根女阴
小河墓地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的胡杨木柱,有190多根,根据死者性别的不同而不同。女性棺前立的是基本呈多棱形的上粗下细的木柱;上部涂红色,缠绕毛绳,固定草束;男性棺前则立一外形似木桨的立木,大、小差别很大。上粗下细的木柱象征男根,木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成了小河墓地神秘而惊世骇俗的生殖崇拜文化景观。而在一些女性墓里,用胡杨木做成的男根被放置在身旁。有的墓里还放了两根。这种极度崇拜生殖的方式举世罕见,为什么会这样,考古学家不得其解。
谜团之四:小河是怎么消失的
小河墓地
我们看到了小河人的死,却找不到他们生的痕迹。有学者推测,小河也许是一个古代居民们的公共墓地或者是贵族的墓地?人类学家摩尔根说:“世界文化的钥匙遗失在了塔克拉玛干。”探索小河墓地,对罗布泊地区的古人类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小河墓地所代表的文明来说,他们的消失是最大的谜团。究竟是沙漠吞噬了这个文明?还是一场瘟疫毁灭了这个文明?又或者是战争?目前,谁也无法解释这个谜团。
谜团之五:罕见的泥壳木棺
小河墓地棺木
南区和北区共发现泥壳木棺4座,从北区采集到的大量被扰乱的棺木中至少还有5座。泥外壳棺与原先发现的船形棺不同,棺盖呈长方形,整个棺盖被一层层土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棺盖下方是一个木板室,木板室由木块拼接而成,木板室下面才是小河墓地常见的船形棺。最让人称奇的是,这4座泥外壳木棺里发现的都是成年女性,随葬品较为丰富。为什么这些成年女性用泥外壳木棺,考古学家不得其解。
谜团之六:木尸墓和其他
小河墓地木尸墓
在此次发掘中,从六座墓葬里发现的不是尸体而是木尸。考古人员从墓棺前木柱上的遗迹分析,这六座木尸墓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埋葬的,墓主均为男性,木尸的形态也基本相同,面部扁平,绘着红色的X纹。其中有一座是二具男性木尸的合葬墓。贝格曼这样形容小河墓地的遗民: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嘴唇与微露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此次小河墓地的发掘共发掘墓葬167座,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小河墓地所展示的文明,与我们熟知的古代文明全然不同。伊弟利斯感慨地说: “这个墓葬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墓葬与之类似。要准确地揭示它的秘密,仅仅依靠考古和历史学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应该请各学科的专家到现场,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具体研究,包括考古、环境、人类学、植物学、动物学、原始宗教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这样研究工作才能进行得更快更好,这些谜团才可能一一解开。”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