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宋朝五品官员的俸禄能够养起盛家那么一大家子人吗?

2024-11-04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67


最近我一直在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被称为“宅斗”的古装剧。剧里的盛家是一户官宦人家。官不大,一开始是一个六品的扬州通判。后来,通过大女儿嫁给了忠勤伯府的二儿子,走通了一些关系,升了一个五品的京官。

可是,在电视剧里这个五品官的宅邸之大,生活之豪华,确实让人感觉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府一般。贾府那是国公府第,而这个盛家没有爵位,官也不大,如果单靠他五品官的俸禄显然是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大的家业的。

我们先来看看宋朝官员的俸禄。宋朝是中国官员工资最丰厚的时代。官员俸禄分为三部分,一为正俸,二为加俸,三为职田。一个五品官能够拿到的正俸在40贯左右,加俸80贯,折合现在大约在18万左右,另外还有职田20顷。

但是就是这没有18万的工资和20顷职田的收入也撑不起盛家如此豪华的门第。盛家为嫁大女儿华兰,铺了十里红妆,花费可是在20万贯上下,这么多钱打死一个通判也拿不出来。

可是,盛家大娘子王氏出身官宦世家,嫁妆丰厚。盛家老太太是勇毅侯独女,继承了侯府的财产。盛家祖上经商,有钱有田有铺子。盛家老太爷中得是探花,也是为官一世,攒下了不少的家当。

所以,这盛纮虽然只是五品官,也能结交得上齐国公,宁远侯,永昌伯这样的豪门大家,靠得就不是这个品级,而是盛家几世的积累。

最近纵横一直在追《知否知否》这部剧,看剧的时候心里一直有这个疑问,盛纮原来只是个扬州通判,升迁后入京为官也只是个不入流的五品小官,上朝时大气都不敢喘,单独面圣都被吓得没了半条命,在儿女议亲时,被勋爵人家各种嫌弃门第低微。

区区五品官,却养活了盛家好大一家子

寿安堂的老太太、葳蕤轩的大娘子一房,林栖阁的林小娘一房,暮苍斋的明兰,一家子吃穿用度还有零花钱,姑娘们的胭脂首饰一大堆,公子们吃酒应酬多,家里女使小厮阵容强大,纵横很好奇宋朝的公务员待遇真有那么优厚吗?

于是便去查了查相关资料,一查才发现原来宋朝的官员俸禄还真是挺可观的。

宋朝时期,尤其是北宋,政权开放,寒门士子可通过科举步入朝局,身居高位。许多后世留名的寒门学子,一生为官清廉,但生活却很富足,退休时都能攒下一大笔棺材本。

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就用自己的俸禄赡养了老家的族人;吕蒙正在退休后就用积蓄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庭园,在此颐养天年。

那么宋朝官员的俸禄究竟有多少呢?

一般来讲,宋朝官员的薪俸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正俸、加俸、职田。

正俸

很好理解,就是朝廷明文规定的每个官职每月应该领取的薪水。据记载,宋朝宰相级别的权臣,每月的俸银为三百千(即300贯、300两银子),购买力折算按照1贯相当于现在的800元来算,月收入也有24万之多;除现银外还有春服、冬服所用的绫罗绸缎各二十匹,绢三十匹,棉花百两,粮谷一百石。

而盛纮是五品京官,俸银可以比照正四品(或从四品)的九卿、从五品(或正六品)的少卿。

九卿月俸45两,少卿月俸35两,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盛纮月俸就在2.8万-3.6万之间啦。衣物粮谷数量不比宰相,但也数量不薄。

加俸

类似现在车补、油补、饭补之类的补贴,古代的补贴基本就是伙食费、马料、跟班的衣食费用、茶、酒、炭等,杂七杂八加在一起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不次于每月的俸银。有了朝廷如此周全的补贴,宋朝官员的生活怎么能不富足、不滋润呢?

职田

是朝廷按照官员的品级授予的田产,由佃农耕种,收入算作官员俸禄的一部分。宋朝分给官员的职田的规定是:外官知藩府以下田20顷至2顷。

由于宋朝官阶不直接对应品阶,纵横就以知府的最低品阶三品官来算,分配职田的最低品阶是九品,那么盛纮五品官应该有14顷的职田。盛纮给林小娘糊口的田地应该就是官家赏赐的职田。

盛家的经济来源并非是来自盛紘的职业收入

这么看来,《知否》里盛家丰衣足食的生活也不算夸张啦!何况电视剧还交代了盛家祖上也是富商人家,家境殷实。

盛纮嫡母是勇毅侯独女,王大娘子是官宦世家的王家嫡女,嫁妆都是相当的丰厚。

盛华兰高嫁忠勤伯爵府时,“凤冠霞帔十里红妆”都是王大娘子掏腰包、老太太加持的。轰动汴京的十里红妆于她们都是毛毛雨啦,可见这两位的家底得有多厚了。

盛纮守着两座小金山,盛府的日子自然是风生水起了。

在原著小说的第一回中,盛紘将要升官的时候,盛老夫人曾经这样告诫盛紘:“那些老大人一辈子都在官场上打滚,炼的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些年来他们对你多有照拂,固然是因为你父亲在世时的情分,也是你自己争气,他们方肯出力。”

小说的开篇,就着重介绍了盛家的情况,再从盛紘跟盛老夫人所说的“当初若非母亲大义,儿子这会儿也不过在乡下浑浑度日罢了”这句话来看,这盛家绝不是靠盛紘的俸禄来养着的。

恰恰相反的是,盛紘的政图官运,还需要家里面出钱出力以及依靠着父亲当年的人情。也就是说,尽管盛紘已经做到了五品官,但依然是靠着祖上留下来的财产度日,他的所得俸禄,绝不可能养活一大家子几十口人。

那么我们还有一个疑问,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其实里面很多内容都跟正史上的宋朝有关系。在真正的宋代期间,一个五品官究竟能领上多少俸禄呢?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时代,而这个朝代的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没有实职的都可以领俸,而那些有实职的,除了领俸之外,还可以另加钱。比如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还配有大量职田。

宋代的“卿”为正四品或从四品,“少卿”为从五品或正六品,假设“卿”为从四品,“少卿”为从五品的话,盛紘的正五品则刚好介于“卿”与“少卿”中间。

而“卿”的月收入为135两,“少卿”的月收入为105两。那么正五品的收入大概在120两左右。根据宋代金银的购买力,得出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如今(2014-2018年)的600元左右,关于怎么换算的,这里就不列举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换算一下。

那么宋代的正五品官员月薪大约就是72000元,正五品级别就相当于现如今的正厅级干部。而现如今我国正厅级干部的待遇为七千多,跟宋代的时候相差了十倍(当然现在的人口也是宋代的十倍),足以见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

不过月薪七万多,年薪也就是八十多万(不知道宋代官员有没有年薪奖),这算是个很富裕的家庭了,不过好像也不足以支撑一个几十口的大家族,所以盛家的生活还真不是靠盛紘的俸禄来支撑的。

而且盛家祖上几代都是富裕人家,光是靠祖产估计都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了,比如各种生意、铺子等。再加上盛紘的官田(毕竟古代以务农为主),就算盛紘没有俸禄,靠着这些产业,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也不是问题。更何况人家还是年薪八十多万的高薪人士,更不在话下了。

相关话题  #绿肥红瘦  #知否  #俸禄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