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七日,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想会的日子,天上的情人一年一度银河会,地上的情人也甜蜜蜜去约会。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不但具有缠绵悱恻的情调,而且充满罗曼蒂克的韵味。因这个缘故,七夕有称儿女节、乞巧节、情人节。中国人个性较含蓄,心中情意是婉婉流出,借着节日,互诉衷情。
二月十四日是西洋情人节,这个源起于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基督徒殉教者圣.华伦泰的故事,是个没有结局的爱情,后人为了纪念华伦泰与他情人的恋情,而有了罗曼蒂克得节日。这一天情人们彼此借着写信及送卡片、糖、花或其他各种礼物,互传爱意,然爱意长长久久。
西洋情人节另有更宽广的意义,那就是只要是你所爱的人–父亲、母亲、亲戚、同事、朋友,在这一天都可以送礼物给他们,以表达心中的情意。
当然,情人节的高潮还是归属于两情相悦的男女。当两人独处,点上蜡烛,品尝“干贝色拉”,喝着“酥饼浓汤”,挑起“串肉意大利面”,吃块“双色蛋糕”,更能增加情人节的气氛,日久天长多了一层回忆。
中国比较开放唐朝可能有情人节类似的活动,从宋代以后到清朝就没有情人节了。大家想象的才子佳人,月下猜灯谜,互相作诗之类的那都是电视剧上的情节。我国古代出现这种“情人节”是不大可能,女性们的状态大概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样子。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猜灯谜,出对联,互相吟诗作乐的情况,明末的一些“女性知识份子”就做到了。比如说,柳如是,陈圆圆,苏小小等,但是大家看一下她们的身份,她们身份是伎女(不是妓女)。就是说她们属于古代娱乐场所的女子,并不是真正的普通人,大家闺秀就更别说了。在古代,女子见丈夫的第一面往往就是结婚时候见的,这绝不夸张!那还有什么谈情说爱呢?
至于造成我国古代较保守的原因,那就不得不提孔圣人了以及自诩为他的弟子的人。这里着重说一下的就是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颐朱熹这两位大儒的,存天理灭人欲,尤其对我国古代妇女及其的不友好。什么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等。这种情况下,古代女性能够认识字的都很少,以至于有句话大家都应该听过,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种处境的女性,会过情人节吗?恐怕连这种思想也是不敢有的吧!
发表了浅显的见解。若有错,希望大家指正。不是职业写作人,遣词造句或有错误,希望大家谅解!希望您能关注我,评论,或者转发!谢谢!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