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中廉颇和蔺相各自晚年结局揭秘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8
将相和中廉颇和蔺相各自晚年结局揭秘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将相和中廉颇和蔺相各自晚年结局揭秘
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令人唏嘘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讲述赵国大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的文言文,这个故事在中学时代曾被许多读者所学习。故事中,廉颇因嫉妒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高,不待见他。但是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安定,处处忍让着廉颇。廉颇听说后认识到自己的错,忏悔不已,最终上门“负荆请罪”。
这一事件之后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生死之交,建立起了一段深厚的友谊。他们展现出优秀的文武才能,相互和睦相处,并且为赵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国在当时被认为是东方诸国中的强国,廉颇和蔺相如的努力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然而故事却没有告诉我们廉颇和蔺相如的最终结局,后来他们两人走向何方也成为了谜团。我们不禁好奇,曾经意气风发,为国家携手合作的这两位英雄,究竟是如何收场的呢?
据历史记载廉颇与蔺相如在赵国的事迹令人敬佩,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并不美好。廉颇在成为赵国大将后,战功赫赫,但却遭受了一次严重的失利,被废去兵权,隐居在家。而蔺相如则在赵国内部触犯了权贵,也不得善终。他们的曾经的荣耀,似乎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回首他们的一生,无疑是英勇威武的。廉颇和蔺相如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与心血。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只是其中的一小节故事。他们的生命延续了片刻,却在某一刻戛然而止。
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令人唏嘘。他们生命中那份坚定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一直延续到了最后。尽管他们的故事没有像其他英雄一样辉煌绚烂,但他们在那个特定的时刻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应该被铭记。他们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人生虽然有起伏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之奋斗。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忠诚,无疑是令人感慨和佩服的。即使他们无法在最后走到一起,他们的精神和意志仍然闪耀着光芒。这也是《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传递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忠诚和友谊的力量是无法忽视的,在困境中尤其如此。
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或许并不完美,但他们的故事却激励着后人。他们的坚持和勇气让我们看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有波折和挫折,我们依然应该坚持自我,奋发向前。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去铭记和传承。
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人成为生死之交,文武和睦,使得赵国在当时算得上是东方诸国中的强国。但是文章没有告诉我们是,这二人在日后的结局,当年的意气风发,携手为国的二人,最后落得个一死一走,令人唏嘘啊。
廉颇和蔺相如言归于好后,赵国国内有蔺相如稳定着发展。而廉颇则为赵国征战四方,公元前279年,率军攻打齐国;公元前276年,进攻魏国;公元前275年,率军再次伐魏;公元前269年,秦军来犯,廉颇大破秦军。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论领兵作战的水平绝对相当高,加上国内有蔺相如坐镇,又无后顾之忧,所以多次为赵国打胜仗,在当时秦国虎视眈眈的时代,赵国真正用实力让秦国望而却步。
但是我们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话不单单是指人要寻找能够利于自我发展的岗位老板,而且也指如果你的老板足够信任你,知道你的能力,能够重用你,那么你的能力就能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更优秀的成绩。当然,那时的廉颇和蔺相如也同样如此。
公元前266年,赵文惠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这小子就不如他老爹,但是相应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继位了肯定是想打造自己的一套班子,但是当时的赵国似乎已经没有像廉颇、蔺相如这样的人才了。
而此时,秦国采取范雎的“远交近攻”的政策,同齐、楚、燕这仨搞好关系,专心对付韩、赵、魏,这一招很阴损,不仅破坏了合纵战略,而且能够集中力量消灭三晋,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于是,公元前261年,当时的秦国老大是秦昭王,派兵先行攻占了上党,随后赵孝成王派遣廉颇前往长平阻挡秦军。廉颇到达长平后率军与秦将王龁展开了多次战斗。但是由于秦赵两国的国力确实差距很大,并且秦国多年的养兵蓄锐,而东方六国彼此征战不已,国力有所消耗。
所以赵国军队节节败退,廉颇意识到如果再与秦国军队正面应战,自己手里的这点赵国最后的兵也就都交代了。所以廉颇毅然决定采取高筑城、不应战的策略。这样一弄把秦国人心态搞崩了,你这老头耍无赖啊这不是,你不打了你就跑不行嘛,堵在这算什么事,秦王就很郁闷。
这时候秦国相范雎这老小子就出坏主意了,他对秦王说:“我听说赵孝成王对廉颇一直躲着不应战很不满,那小子年轻气盛,心气很大。所以我们可以用反间计,让廉颇丢掉兵权,换赵国里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咱不就能赢了嘛!”
秦昭王一听也非常认可:“还是你小子坏啊,就交给你了!”,于是范雎带着重金来到赵国首都邯郸,贿赂赵孝成王身边的宠臣,并且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如果赵括领兵在长平,秦军早就被击退了。
本来就对廉颇不满的孝成王果然中计,下令赵括去代替廉颇。而此时的蔺相如早已经病危,弥留之际劝孝成王不要换下廉颇,他说用赵括换廉颇,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是孝成王毕竟不是当年的赵文惠王了。
赵括立即走马上任,并且改变廉颇的策略,主动出击想要一举击溃秦军。而此时的秦军也换了主帅,只不过换的是比王龁更厉害的白起,随后白起在长平大破赵括,坑杀赵国军队四十万,赵括本人也被射杀。赵国经此一役,国力大损,如若不是楚魏两国援救,赵国在此就已经灭亡了,而此时的蔺相如也已经去世了。
紧接着,公元前251年,燕国派遣栗腹率军攻打赵国,企图趁虚而入攻克赵国。而此时的赵国要兵没兵、用将无将,孝成王再一次想起来被自己冷落的廉颇。廉颇也不愧为当世名将,带领着赵国仅有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燕军,而廉颇也因功被封信平君。
可是廉颇的曲折命运还未结束,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廉颇立刻被罢免军权,廉颇一气之下离开赵国,去到了魏国国都,但是一个外人来到别的国家怎么可能轻易得到重用呢?所以廉颇过的也很不如意。
后来秦国将赵国打急眼了,但是又没招对付秦国,于是想起来在魏国的廉老头,所以就派人去找他,看看他还能不能再领兵打仗,但是当时赵悼襄王的宠臣郭开是廉颇的老对头,就贿赂使臣把这事搞臭。
而廉颇呢,一听说赵国又想起自己了,很高兴,在使臣面前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表示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旧是个好老头。但是不曾想使臣回去后告诉赵悼襄王说:“廉颇吃一顿饭要去三次厕所,已经不中用了。”
就这样,廉颇失去了最后一次可以得到重用的机会。后来被楚王请到楚国去,但是一方面楚王也是不大信任他,另一方面对赵国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中。公元前243年,廉颇在郁闷中去世,享年84岁。
一位是国中文臣之首,一位是国内武将之首,二者同心戮力造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而在古代,臣臣同心是不够的,要君臣同心才行。故主赵文惠王去世后,不论是赵孝成王还是后来的赵悼襄王,对廉颇和蔺相如都远远不如当时赵文惠王那般信任。
所以,蔺相如和廉颇二人,一个早早病逝,一个却落得个客死异乡的结局,都称不上是美好的结局,甚至还有些凄惨,怪不得教科书不提不说。
那段历史,廉颇和蔺相如的凄惨结局本不出奇,每个国家有能力的人几乎很少会有比较美好的结局,可能是一个乱世的整体悲剧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将相和中廉颇和蔺相各自晚年结局揭秘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古宫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