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见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马上天子,身经百战,其手下都是功勋卓著的武将,文臣也多多少少经历过战争,因而朱元璋和朱棣手下的人脾性还是相近的,文臣掌控局势是明朝土木堡之变以后的事
朱元璋 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安徽风阳人,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建立明朝,同年北伐元朝,结束元朝在全国统治。
朱棣 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 ,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南京,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曾多次派郑和下西洋,政治上设置内阁,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从生平事迹进行分析
朱元璋通过南征北战夺取天下,以及朱棣通过靖难之役,都是马上天子,在决策方面完全都是自己一个人决断,性格上也属于雷厉风行,不受底下人约束
从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朱元璋和朱棣都曾留下大量开国勋贵武将集团和靖难功臣,这些人在朝堂上有着巨大的话语权,可以制衡那些通过科举进入中枢的文官,此时,这些文官也未形成集团,但随着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役,大量勋贵集团被瓦剌杀死,朝堂之上只剩文官势力了
总结 所以朱元璋和朱棣办事顺利,不受内阁干涉,而英宗之后处处受到限制,明代政治发生了逆转
明朝尚武的皇帝其实也就4个,分别为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厚照。其中朱瞻基是难得的文武双全之辈、朱厚照是土木堡以后,唯一一个懂军事的。
亲自带兵上阵的有5个,除了以上4个,还有一个朱祁镇,虽然他不懂军事,最终酿成大败,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军事进攻态势,但是人家的确是亲征啊。
真正不受文官制约的,也不需要通过太监来也制约文官的,只有3个人。分别为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熜。
朱元璋和朱棣是马上天子,在他们的时代,文官势力相当弱小。甚至文官成为明朝政局一个影响深远的势力,还得拜这两位皇帝所赐。
首先,朱元璋如果不废除近2000年的丞相制度,他就不需要文官大学士这类秘书班子。
其次,朱棣这辈子靖难之役,完成了不可能的逆袭之后,五出漠北、三犁虏庭,过够了马上天子的瘾,但实际治国却丢给了文官集团,以至于最后选嫡也不得不向文官集团实质性妥协。
再次,朱高炽即位后,彻底调整了内阁班子,给予了巨大的品级地位和权力,让他们彻底凌驾于六部之上。原来的皇帝只要对付丞相一个人,后来的生于深宫的皇帝,面对的却是一个巨大而复杂,有的自己利益运作和不受皇权干预的晋升体制的文官集团。
最后,在朱棣死后20年后,之前朱元璋和朱棣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武将勋贵集团,被朱祁镇同学彻底报销于土木堡,文官集团就逐步失去了制约。
好在当年和文官集团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另一个特殊阶层,那就是太监,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取得了关键作用。后来朱瞻基教他们读书,绝对不是因为好玩。
真正厉害的皇帝是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位权谋手段近乎达到明朝巅峰的人精皇帝,那真可谓“云在青天,水在瓶”。
朱厚熜刚进紫禁城,就让玩了一辈子鹰的杨廷和,被鹰啄了眼睛。靠一己之力,利用文官集团自己的武器“礼仪”,将整个文官集团打败,并且让他们实现了大分裂,并且将整个文官集团踩在了自己脚下,成为自己的傀儡。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