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为什么同意三家分晋
2024-11-17 虎思国学网 阅读 508
公元前403年,曾是中原霸主的晋国在一场内乱中被瓜分了,原本属于晋国大夫的家族赵家、韩家、魏家均派出了使者来到洛阳城拜见周天子,请求周天子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周天子陷入两难。若承认其诸侯地位,则乱了礼制,更坏了周天子之尊严;若不承认,亦无法改变其事实,同时又三面树敌。早已名存实亡的周王室最终还是承认了三家的诸侯地位。到底周威烈王打的什么算盘?其中却充满了明争暗斗。这个事件也是周天子和诸侯国的最后一次政治角力。
一、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政治角力从来没有停止过
周朝建立的时候,从体制上就先天不足。在商末时期,商朝对所属方国的控制权要远远高于后来周朝对诸侯国的控制。因为,周打败商王朝并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周不过是个带头大哥,这也是周王朝从建立开始,就必须分封天下的原因。不过,周王室还是有不少私心的,他把周的王族和权臣分封到各地以制衡天下诸侯。从那时开始,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就开始了明枪暗箭、勾心斗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区域相当于今天一个中等省份的大小,但仍然对所有诸侯国有碾压式的优势。周初分封周王室子弟比较多,比如周公旦封在鲁,邵公望封在燕。这些同姓诸侯分布在全国各地,对监视和控制整个国家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意外,武庚叛乱的时候,背后就有管、霍、蔡三个周成王的叔叔教唆和支持。但是,其实力和周朝的中央军对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况且又有鲁、齐等诸侯相助,武庚叛乱很快得到平息。
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增加,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正如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一事,正是反映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在减弱,否则也不用如此之手段将齐哀公骗至王城杀掉。而各诸侯之间不ti听天子号令,互相征伐之事也时有发生。不过,西周二百年,无论周王室和诸侯之间有何矛盾,周天子仍然能够对各诸侯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这个时代,周王玩棋局,诸侯作棋子。
(二)春秋时期
自从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已不在具备主导天下的能力。原本有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关中地区,由于西北异族入侵,弄成了一团乱麻,最终不得已封给了秦。这个时候以洛邑为中心的周王室辖区甚至没有一个中型的诸侯国大。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个时代,周天子对诸侯已经没有了影响力,而是诸侯往往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为自己谋利。齐桓公的霸业就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登上霸主之位的。春秋时期,诸侯玩棋局,周王作棋子。
(三)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天下诸侯眼里已经没有了周王室,各国诸侯纷纷称王。高兴时,可以把洛阳周王城作为一个聚会场所,酒足饭饱之后还玩弄一下九鼎。秦武王嬴荡就是为了举王鼎向天下示威,而被王鼎活活砸死的。周王想安身立命,还得不停给诸侯国送胙肉行巴结逢迎之实。这个时代,周天子只能自娱自乐自称天子,在诸侯眼里,就是个中立小国。
总结下来,这三个时期,周天子和诸侯的角力有三个不同的方式。西周时,诸侯不听话,周天子号令天下——打;春秋时期,周天子在各诸侯国找平衡、求生存;战国时代,周王室向诸侯攀附献媚,祈求保护。
二、承认“三家分晋”是周威烈王为周朝续命的举动
历史上把“三家分晋”作为战国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三家分晋之后,周王朝的王制被破坏了,因为韩、赵、魏三家均为晋国大夫而拥兵自立,天子还同意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就讲到了这个不耻之举。
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司马光认为,如果当时有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诸侯国,一定会替天行道,举旗讨伐。可是你周天子承认了,这让天下诸侯还怎么去兴兵讨伐?所以,破坏礼制的不是韩、赵、魏三家,而是你周天子。其实,我们要是从当时的时局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司马光就是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事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