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春秋和战国合起来史称“东周”,是为了区别西周。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区别主要就在:首先在先后上,春秋在前,战国在后。
其次,随着周王室逐渐衰弱,春秋时各路诸侯还在争霸,霸就是霸占一方,就像英雄排座次,争个一二三四五,争谁是天子之下的老大的问题,还遵从在周天子的名下与所谓号令下,比如最先称霸的齐桓公在管仲改革内政的情况下,国力强盛了,管仲一看可以了,时机到了,打出个口号吧,曰“尊王攘夷”,这么着一来,就出师有名吗,谁不服,一个是理上说不过去,二个是又比人家实力不过,这样第一霸就树立起来了。后来几霸也都差不多此套路,“尊王”的大旗到手,再加上实力够强,就OK了,就像现在的联合国了,美国说了要遵从什么什么国际宪章。联合国总部咋不开到中国呀,还是老美人家霸权在握呀。总之春秋时是有个名存实亡的天子的存在,最有名的有春秋五霸;
到了后期,众多的小诸侯国渐渐归并为了几个大诸侯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天子的辖制,实打实的各占山头各自为王称雄,已经不是争座次,谁是老大老二的问题,而是有你没我,兼并消灭,最有名的战国七雄便是。
可见,春秋与战国的根本区别,其实就是争霸与争雄的区别,争霸还可以相互间彼此相互妥协互存,有一个道统无形中在维护着平衡,到了战国争雄,势必要分出个高下雌雄,一山不容二虎,最后结束于秦国一统天下,从而建立了新的帝制制度。
其实,原则上,东周时基本上都是战乱的时代,理应都可以叫战国时代,毕竟都是战事连绵,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特征,但是,之所以分出个春秋的叫法,主要就是因为,历来又有一说法,说春秋时代是由于鲁国孔子修编了鲁国史官记载的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
《春秋》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多。
这个说的也有其道理,既然《春秋》记事的时期是春秋时代,那么东周后半时期没有《春秋》记事的也就叫做战国时代,这么说,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春秋》记事也是一个主要区别嘛。
而另外一个,战国名称的由来是这样的,春秋以后形成了七个较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彼此间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
“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这也就是史料称的“战国时代”的来源处。主要就是公元前475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春秋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么294年时间,春秋属于东周前期。
这个时候,周天子还有很大的权威,各个诸侯国仍然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即使是春秋五霸,他们在表面上看起来,也还是周天子的部属,是周天子的代言人而已。
至于一般的小国,更加得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否则会遭到军事讨伐和各种道义谴责的。
那么,战国时期就不是这样了。
咱们可以从怎么三个角度来看。
有一个错误的看法经常发生,很多历史初学者认为春秋和战国都属于东周,这个是一个错误观点。
事实上,战国时代是公元前221年才结束,而东周是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亡的,也就是说东周比六国先灭亡35年。
这样战国后期的35年不属于东周。
这个也是春秋和战国的一个区别,毕竟春秋时期全部属于东周,战国时期不全属于东周,这是一个经常被学者忽视的区别。
春秋时代,有春秋五霸,这个霸主不是贬义词,否则项羽没有必要自称“西楚霸王”,在古代,特别是周朝,霸这个词往往是一个强势的词汇,充满力量和权威。
从齐桓公到晋文公,最后到越王勾践,这些霸主,也不能一概而论,所谓春秋五霸,事实上,这五个人不在一个时代,他们是各领风骚数十年,整整300年时间,平均60年出一个霸主。
到越王勾践就是霸主5.0,而齐桓公就是霸主1.0,霸主版本不同,权力大小也不同,齐桓公事实上非常尊重周天子,这个霸主是权力最小的,他提倡尊王攘夷,任何事情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他才出兵讨伐。
当然,周天子的权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消失了,它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此消彼长,几十年一个样,几百年就是一个大变化!
到了越王勾践,杀伐决断完全出自霸主了,越王杀吴王,也是自作主张,不允许吴王夫差投降,也是自作主张,总之周天子已经没有任何干预的能力了。
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战国时代,越王勾践去世之后,战争更加频繁,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最后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大格局。
这七个诸侯国几乎不受周天子的影响,他们完全自作主张,自己根据周边环境来决定战争与和平。
小国慢慢都被大国兼并了,所以战国时代,诸侯国越来越少了。
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可能是每隔60年出现一次大的战争,到了战国时代,可能每隔几年就会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总之,春秋战国虽然连着一起,似乎差别不大,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战国时代重视武力,春秋时代还是要讲一点点仁义。
一起聊一聊春秋与战国的区别,欢迎关注!作者|龚柳辉
谢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