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宁波史,半部在月湖
2024-09-01 虎思国学网 阅读 322
宁波地处河姆渡文明发祥地,有着七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千余年间,历代学者风云聚会于宁波的月湖,使月湖成为讲学盛地,重教之风弥集浙东,宁波方有“浙东邹鲁”的美誉,且实至名归。
宁波古时称明州,简称甬城。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奠定了古城的格局。三江口即奉化江、姚江、甬江相汇之处;三江汇聚后,顺甬江奔流入海,进而通达五洲。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有海定则波宁之意。建城1200余年来,宁波因海路而开放,因商贸而闻名,更因人文而辉煌。
明州(宁波)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唐代三大港口之一。然而,能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重要启航地,能够成为宋代中日韩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除了明州依山臂江滨海的独特地理优势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月湖。
月湖
月湖与甬城同岁,开凿于唐贞观年间。因湖在古城西南隅,因此,古时亦称南湖、西湖或鉴湖。至宋代以后,南湖细分为两湖,湖之南为日湖,湖之西北为月湖,两湖之间有堤有桥,水系相连。日湖后来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之中,而月湖却历久弥新大放异彩。
唐明州府开凿月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民生社稷的用水问题。月湖的源头之水来自浙东的四明山区,一支经鄞县西南乡的它山堰而来,另一支从鄞县东乡及林村而来,通过古城南门外的南塘河,流入城中,积聚成湖,储水不涸,它是甬城的母亲湖。
然而,唐代明州府或许不曾想到,月湖不仅带给古城生命之水,还逐渐蝶变为古城的文化聚集地,带来月湖区域的千年繁华。从唐朝直至民国,甬城的达官显贵在湖畔筑宅居住,文人学者在湖畔藏书讲学,故家沦落,新贵迭起,湖上传奇不断。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两代鸿儒北宋“庆历五先生”及南宋“淳熙四君子”、南宋宰相史浩家族为代表的王公贵胄、创作《三字经》的南宋著名教育家王应麟、明代天一阁藏书楼主范钦、清朝史学大柱万斯同和全祖望……历代风流人物择水而居,泛舟吟唱,在月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
大量的 亭台楼阁和依据四时节气种植的植被,使月湖成为了一步一景一重天的园林之湖。
古时月湖南北长1160米,东西宽130米,南北狭长酷似弯弯半月的形状,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经为后来的风月无边,埋下了引线。从唐贞观到宋初,主要是对月湖水系生态治理。北宋诗人钱公辅任明州知州后,在月湖北端修筑偃月堤,在柳汀岛上建众乐亭,成为湖上造景第一人。由此,逐步形成了月湖十洲胜景。湖东由南向北有竹洲、月岛、菊花洲;湖西由北向南有芙蓉洲、雪汀和烟屿;湖中有花屿、松岛、柳汀、芳草洲四岛;湖上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在南宋绍兴年间,又在月湖十洲之上,按照当时的景观理念,大量建筑亭台楼阁,依据四时节气种树植花,使月湖成为了一步一景一重天的园林之湖。宋人有文,颂月湖“四时之景不同,而士女游赏特盛于春夏,飞盖成阴,画船荡漾,殆无虚日”。
月湖景观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特别是宋代,从皇帝到大臣,几乎个个都是词人。明州知州钱公辅作为诗人于月湖之上题诗《众乐亭二首》求和,得司马光、王安石等和诗,使月湖诗词盛极一时;钱公辅去世20多年后,后任明州知州刘珵触景生情,创作了描写月湖景色的《咏西湖十洲诗》,得到了舒亶、陈瓘、王亘之人的唱和,再现月湖诗词的高潮。这些月湖诗词汇入唐诗宋词的星辰大海,文传千古。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日月湖》一文,堪称描写月湖之经典:“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园,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而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2020年,地方学者收录北宋至民国吟咏宁波的诗词1200余首,其中月湖诗词占80%以上,厚重的文学底色,呈现出一个至美的人文月湖。
古时,朝廷办学称郡学、县学;学者办学称书院或讲舍、精舍等。官办与民办的区别在于,朝廷办学,在课程上有规定的儒学经典和对它的法定训释,相对教条;而学者办学,先生以讲学为主,可以在儒家经典上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思想解放,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辩论,教学方式相对灵活生动。书院虽然是县学以外的辅助教育,但在培育人才上,书院远胜郡学、县学。古代精英,多通过书院涌现。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建县学。为倡导重教爱学的良好风气,请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五位大儒于明州讲学,史称“庆历五先生”。“五先生”在月湖各创书院,弟子众多。他们以笃实的学术品格,推崇儒学,旨在经世致用,开启了明州文化全新的历史阶段,浙东学术自此萌芽。
南宋时期,宰相史浩腾出皇帝恩赐的月湖松岛,开办书院,力促陆九渊的学生“淳熙四君子”杨简、袁燮、舒璘、沈焕来月湖讲学。浙东学术步入鼎盛时期。浙东有跨越绍兴、宁波的四明山脉,因此,浙东学术以山得名,也称“四明学派”。
由此,月湖岸畔书院林立,藏书矗起,教书育人硕果累累。北宋明州出现了100多位进士,南宋明州进士更是多达600余人,居全国之首。月湖无愧为教育之湖。清代宁波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认为,经过“五先生”的努力,“数十年后,吾乡逐称鲁邹”。文天祥对月湖盛况由衷赞叹“一时师友,聚于东浙,呜呼盛哉!”
至明清时期,浙东学术更为辉煌,形成的浙东学派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之一。明末清初,浙东学派创始人、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广纳弟子,讲学于月湖边。生活在月湖岸畔,被称为“班固、司马迁之后第一人”的史学大柱全祖望及万斯大、万斯同,成为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明清浙东学派博纳兼容,开拓创新,主张学术研究要服务于社会,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海外学术(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影响重大。月湖由之升华为学术之湖。
学而优则仕。两宋期间,大量宁波读书人入仕为官进入中央朝廷,以史氏家族为代表,对当时朝政有深刻影响。史氏家族在五代中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之谓。月湖菊花洲的宝奎巷,就是南宋丞相史浩故里。史浩两度为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推荐吕祖谦、朱熹担任朝廷要职,颇有作为。三宰相指:史浩、史浩的儿子史弥远、史弥远侄子史嵩之。史弥远专相时间长达26年,被称为权相。史氏家族全盛时期主要居住在月湖,因此月湖也被称为丞相故里。
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隐退后,在月湖的芙蓉洲建天一阁藏书楼,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因编修《四库全书》,天一阁献珍本638部,为全国藏书家贡献最大。 天一阁的名称,取自《易经》“天一生水”之意;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占地3.1万平方米,目前仍拥有30余万卷古籍和大量的文物藏品。
天一阁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景区内的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如今,月湖成为免费全景开放式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面积9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公顷,景点核心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景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5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景区内的各个主题区域,依然沿用形成于宋代的湖上十洲名称,将宋韵文化蕴含其中,体现了月湖千年文化脉络的传承。沧海桑田的巨变,使月湖的位置早已不是古城的西南隅,而是城市的最中央。老街古巷,望族宅第,与现代商业融于一体,闹中取静,成为了宁波热门打卡地标,尽现古老月湖区域的现代繁华。
“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这是宁波的城市宣传语,也是甬城的金名片。浙东学派提出的“工商皆本”理念,使中国宁波商帮横空出世,逐水而行,尽水其能,创造出无数的商海传奇,重组后的宁波舟山港亦已成为世界三大港口之一。
而“书藏古今”是“港通天下”的最大底气,宁波籍的“后学新儒”们不断续写新篇。截至2019年,宁波籍院士共有118位,总数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成为著名的“院士之乡”。从小生活在月湖东岸的屠呦呦,荣为我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顾往观来,格物致知,宁波必将勇立潮头,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END
图片丨网络
部分图片作者提供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