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宸妃究竟有没有归葬妃园寝官书上根本没有记载。但清史专家李凤民认为,此事“颇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其一,若宸妃墓依然在地载门外原地未动,那么按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称为“园寝”,肯定要按照园寝制度增建一系列建筑,然而,史书上根本没有查到地载门外五里有宸妃园寝,这表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载门外了。
其二,按照明清陵寝制度,凡是比皇帝先死的妃子,一般不单独修建妃子园寝或者后陵。宸妃也应该一样,这样才能解释宸妃墓从地载门外五里消失的原因。
其三,《清实录》《大清会典》等明确记载,宸妃葬在昭陵贵妃园寝。昭陵贵妃园寝全称是“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康熙十年玄烨冬巡祭祖,首次祭祀宸妃园寝,乾隆八年九月癸卯,派遣官员到“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并公主园寝”祭祀,这就表明,宸妃不仅是葬在妃园寝中,更是妃园寝的首位人物,这与她的地位也相符。
其四,从嘉庆朝起,《清实录》对妃园寝的称呼发生了重要改变,也就是不再叫“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而是改叫“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园寝”。道光年间的《清实录》也延续这一称呼,这是对宸妃有意进行隐晦,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但是按照传统,这位懿靖大贵妃似乎确实要比宸妃更有资格一点,因为宸妃虽然受到皇太极的宠爱,但是她的儿子早夭,而懿靖大贵妃的儿子叫博穆博果尔,被封为“襄亲王”。因为这种有意隐晦,导致官书中对宸妃墓地的记载变得无从可考。
那么,为何要故意隐晦宸妃呢?这很有可能是后代皇帝不想宣扬这种被过于专宠的后妃,具体原因恐怕只能坐着时光机倒流回去问嘉庆了。
宸妃墓在不在老鹳堡子?
铁玉钦的论文《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是这样说的:“据史料记载,在元妃薨逝后,皇太极多次出猎叶赫地方和蒲河,回来的时候,都要到元妃墓上恸哭、奠茶酒,其出行路线都是出地载门小北门,斜而向东北行,沿今天的榆林堡、大洼而至蒲河,或再向东北经莲花池、二井、后腰堡而达叶赫地方。这条路线上,必然要经过元妃墓地之所在–老鸹堡子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合情合理的。综合我们的调查可以认定今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环卫所,即是宸妃墓地,当无疑问。”
不过清史专家李凤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从前的老鸹堡子也就是今日的老鹳堡子并不是宸妃墓地,而是二等子明安墓地。
明安,也是和孝庄、宸妃一个姓,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蒙古科尔沁部酋长之一,他归顺了努尔哈赤,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
李凤民说:“明安之墓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以《陪都纪略》最详细,这本书记载,二等子明安之墓在城北四里老鹳堡子,这些记载和《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对宸妃墓的考证有下面三点相似之处,一是地址相同,均是老鹳堡子(老鸹堡子),二是坟主姓氏都相同,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三是看坟人相同,都是吴家人。四是碑的数目相同,都是一甬。所以,所谓宸妃墓不过是二等子明安墓的张冠李戴。”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